wu2305

wu2305

VPS選購需要考慮哪些【地理篇】

Introduction#

這是 VPS 選購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應某一群友的要求所做。

內容上可能有一些偏頗,還請網友多多見諒,指出問題。

不說怎麼解決問題的一律 “你說的對但我不改”。

數據從哪兒出國#

中國大陸的民用網絡出口集中於以下幾個城市:

  1. 上海
  2. 北京
  3. 廣州

有非常罕見的概率可以見到新疆烏魯木齊出口的 CN2 節點和成都出口的某些南亞方向線路,但基本不是普通民眾日常打 tracert 可以在響應數據中見到的神奇節點。

出口城市:上海#

上海這座城市有著無數的美譽,在現實中作為長江出海口的她同時也承擔著長江流域地區的互聯網流量出口。

長江流域的經濟規模也造就了相當龐大的數據流量出境需求,因此上海國家骨幹網的網絡匯聚層幾乎一到高峰時間便開始抖動甚至丟包。

上海位於華東頂點的位置促使多條太平洋海底光纜將上海作為起點,觸及整個亞太:日本、香港、韓國、新加坡乃至美西。

出口城市:北京#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華北平原的要衝,負責匯聚整合華北大地、東北三省以及內蒙等西北省份的數據流量。

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且具有 “靠北” 的地理特色,使得北京並不如同上海一般同時負責流量的匯聚與海纜的登陸,基本只作為流量的中轉與匯聚存在。渤海、黃海的海床深度更進一步限制了可選的海纜登陸站。

因此,北京主要負責歐洲方向陸纜的流量傳輸以及韓國,日本少部分地區的網絡流量處理。

出口城市:廣州#

廣州,九龍匯萃之地,位於珠江三角洲的要衝,負責整合西南片區,兩廣,福建區域的數據流量。

作為中國最早改革開放的區域,廣州與香港的聯動不可謂不豐富。憑借香港早期在國際上的特殊地位和長久以來優秀的國際流量出口,廣州在全國拓撲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

廣州出口主要承擔香港方向、南亞方向以至部分亞太方向流量。部分特殊情況會承擔歐洲方向流量。

數據到哪兒#

大陸運營商開放給民用網絡的 POP 點相當有限,每個大洲一般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個。

美洲#

美洲可以分為北美和南美,仔細分下去還可以寫作美國和其他國家。中國在美洲的 POP 均集中於美國西海岸,靠近中國一側。

北美作為現代互聯網的發源地,相當數量的 Tier1 級別 ISP 均在此處設置他們的 POP 和骨幹。因此,中國與北美的互聯帶寬相當龐大,三大運營商均採購了北美 Tier1 ISP 的 Transit 作為自身網絡的補充。

美國西海岸的 POP 點有如下幾種選項:

  1. 洛杉磯(Los Angeles)。LAX 作為北美西海岸歷史最為悠久的數據交換中心,相當數量的海纜均在此地登陸。這也促使 LAX 成為三大運營商在北美的重要 POP 之一。

  2. 聖何塞(San Jose),SJC 作為美西新興的地區網絡中心,大量新建造的海纜和機房均在此登陸,這也促使三大在此處投放大容量的 POP 和 Peer 節點。Cloudflare 也在 SJC 與三大運營商有超過 100Gbps 以上的互聯互通容量。

  3. 西雅圖(Seattle)。美西北部的重要網絡節點,和洛杉磯有著接近的網絡地位。早期的日美海纜均從 Seattle 登陸,是連接亞太延遲最低的北美網絡中心之一。

日本#

日本的海纜登陸點比較有限,基本集中於東京和大阪。日本的大型網絡運營商和中國大陸有著相當相似之處,主要的骨幹資源集中於 NTT,KDDI,IIJ,SoftBank 的手中。

可能是某些說不清道不明的 PY 關係或者是幕後交易,日本運營商是為數不多直接在大陸有自營 POP 點的海外 ISP。同時,其與中國大陸運營商之間的網絡互聯質量之高堪稱奇跡(IIJ 與 AS4837 甚至是完全對等互聯,據說能夠看見 IIJ->AS4837->AS9929->AS10099 這樣的神奇路由)。

NTT 作為國際上為數不多的亞洲 Tier1,縱使其骨幹網絡有著 TNT 的美稱,大陸運營商也與 NTT 互聯增加其骨幹網絡在世界上可觸及的範圍。

主要 POP 為:

  1. 東京。東京作為日本唯一一個都級行政區域,基本被國際認為是事實上的首都。東京灣良好的水文也給海纜登陸創造了有利條件。

  2. 大阪。東京如果被認為是關東的中心,那大阪就是關西的中心。東京都悠久的網絡發展歷史在大阪看來可能就是一塊塊屎山,大阪主要為新建造的海纜創造有利的登陸條件。

東南亞#

說起東南亞的兩個網路中心,絕大多數的中國網民應該都毫不陌生。一個是與中國發展緊密相連的城市 —— 香港;一個是南亞的經濟與石油產業的中心,航運的咽喉馬六甲海峽的明珠 —— 新加坡。

作為兩個非常靠海的城市,新加坡和香港都有大量的海纜登陸。基於地緣上的關係,新加坡主要作為南中國海周圍國家的中轉樞紐存在,而香港更多則是作為中國最早面向世界的門戶,透過羅湖口岸進入香港的而陸地光纜讓香港承擔大陸大量出向數據的同時,也成為了太平洋區域國家通過世界島上的陸地光纜、以最低延遲鏈接歐洲的入口。

主要 POP 為:

  1. 香港。作為中國目前的特區有著相當特殊的網絡地位,但是三大家對該區域互聯互通資源的壟斷也導致了極其高昂的大陸直連線路價格。

  2. 新加坡。在過去的歲月中作為南亞區域的唯一超大型網絡中心存在,由此誕生的巨量機房需求早已使該地區不堪重負。為此,不少所謂的新加坡服務器已經被安置在對岸的新山區域。

歐洲#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